題:
為了獲得最佳效果,是否總是需要後期處理?
rem
2010-08-01 00:59:0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使用舊的傻瓜相機時,我曾經考慮過在Photoshop中對照片進行後期處理,例如不自然,偽造和欺騙性的處理。但是在購買數碼單反相機後,我不僅要考慮光圈,快門速度和ISO設置等許多參數,還要考慮為拍攝的照片選擇哪種格式:RAW或JPEG。

RAW格式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在不損失質量的情況下進行後期處理,因此我得出結論,後期處理始終是獲取過程的必要部分。好圖片。我對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後處理在多大程度上被經驗豐富的攝影師用來獲得最佳(或恰好)效果?

六 答案:
Alan
2010-08-01 02:30:2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用以下術語考慮後期處理可能會有所幫助:

拍攝膠片時,您可以將膠片帶到實驗室,也可以自己沖洗。在此“過程”中,您有機會進一步調整圖像以產生所需的效果。在膠卷時代,可能會先進行幾次測試打印,直到獲得滿意的結果。

拍攝數碼相機時,相機會自動執行“ -process”以生成JPEG圖像。該相機有一台小型計算機,可以對相機傳感器捕獲的信息進行一些專門的計算,並生成“可打印”圖像。許多相機提供了允許您控制“最終”輸出的設置,但最終相機正在進行後期處理。

因此,您的問題是:是否需要後期處理。是。否則,您將獲得毫無意義的信息(膠卷底片或原始二進制數據),而這兩個信息都不會使圖像更具吸引力。計算機”以獲得最佳效果。答案取決於。如果您以我的相機小型計算機創建圖像的示例為例,請考慮使用計算機和您的大腦進行後處理,就像使用NASA超級計算機一樣處理圖像。而是讓一台小型計算機受其自身設計的束縛,而讓您擁有一個人,它擁有所有的優點和缺點,創造力,生活經驗,知識等來操縱圖像。顯然,人類計算機具有更大的能力來創建某些東西,而不僅僅是一堆傳感器數據的視覺表示。但是,同一個人完全可以搞砸事情,產生的圖像與通過相機內處理完成的圖像相比要糟透了。

也就是說,我認為從圖像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是兩個分階段實施方法:

  1. 用相機拍攝出最佳照片。固定曝光,正確構圖等。
  2. 後處理以增強圖像。
  3. strong> ol>

    首先要指出的是:沒有大量的後期處理可以解決拍攝質量差的圖像。初始圖像越接近“完美”,則糾正圖像缺陷所需的時間就越少,而進行調整以完成圖像的時間就越多。

    到第二個要點:使用相機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限制。您可能無法始終以引人注目的方式來構圖,並刪除難看的電源線。或者,也許您沒有註意到那片垃圾破壞了您女兒在公園的可愛鏡頭。無論如何,後處理步驟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並為您的照片添加適當的增強效果。

    我個人:Adobe Lightroom 3是我工作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用它來轉換RAW圖像,並且經常將不同的設置應用於每個圖像。但是,在拍攝圖像時,我會盡力獲得最佳的“負片”。另外,我對最終輸出圖像的外觀有心理上的了解,並使用Lightroom和Photoshop等工具來獲得最終圖像。

謝謝您,艾倫(Alan),分享您的經驗以及如此詳盡的答案。
Eruditass
2010-08-01 01:39:5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對於最佳結果?絕對。您總能做些事來更好地講故事。消除乾擾,吸引註意力,增強色調組合的美學價值,調整對比度或感知的清晰度,改變此處的過渡,轉移重點,這些將永遠持續下去。

現在,讓我們定義最佳: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在藝術中,最好的結果是主觀的,理想的,並且基本上是無法達到的。

什麼是值得的?為獲得最佳效果,取決於照片。正如達·芬奇(Da Vinci)所說:藝術永遠不會完成,只會被丟棄。知道什麼時候放棄。可能是正確的,因為它是從相機中出來的,是導入預設後的,還是在Photoshop上是數小時。有效的回報率有遞減規律,但每次射擊的形狀都不同。

我選擇了另一個答案作為接受的答案,但是您的簡潔性確實不錯。藝術品。謝謝!
Rowland Shaw
2010-08-01 01:03:0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將引起爭議,並說並非總是需要後處理;但話又說回來,這符合我的攝影風格。通常,我的處理工作停止於處理RAW文件(因此可能會稍微調整曝光或白平衡)

您會發現有些人拒絕向任何人展示照片而至少不進行銳化處理,其他人則靠人造復古效果生活。

NickM
2010-08-01 01:37:0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如果您拍攝RAW,則總是需要某種形式的後期處理,因為從技術上來說,僅將圖像轉換為JPEG的動作就可以了。另外,RAW文件中的數據甚至需要作用在屏幕上才能顯示圖像。不同的RAW渲染器將以不同的方式顯示相同的文件。

我不能代表Aperture,但是當我將RAW文件導入Lightroom時,它會添加一定程度的對比度和亮度調整,只是為了使圖像看起來合理。

但是我懷疑您是在問這之後要做什麼。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在相機中拍攝一張正確的圖像,因為這樣做會使您更加滿意。但是,甚至在進行數字化之前,許多黑白照片都在暗室中進行了調整,並採用了閃避和刻錄技術來突出顯示高光和陰影中的細節。因此,從技術上講,在使用本地調整的後期處理軟件中進行相同操作。

最後,最終圖像是重要的元素。如果您的目標是只能在PP中實現,那麼就足夠公平了;如果您對照片所做的事情是誠實的,無論是為了拉直地平線還是對背景進行飽和處理,那麼照片的有效性就不亞於對照片做過最少處理的照片。

D. Lambert
2010-08-01 21:14:1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後處理後,我在照片中看到的改進讓我印象深刻。請注意,後處理並不一定意味著您的照片會變得不自然。如果過分肯定有可能,但是您應該能夠產生看起來非常自然的良好結果。

jrista
2010-08-01 03:28:5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無論使用膠片還是數字方式,都必須採用一種或另一種方式進行後期處理。由於缺乏更好的比較,傳感器上真實,原始,無污染的數據束縛與未開發的負片沒有什麼不同。對於未開發的底片,您無能為力...它需要將“後處理”轉換為有趣且富藝術性的東西。

數字無異。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您是否注意到,每個數碼相機都會進行一些自動後期處理。 JPEG圖像只是已通過多通道色調曲線和色彩處理器傳遞的原始數據。 RAW圖像由RAW編輯器導入時,通常會對其應用某種默認的色調曲線。就像膠卷底片一樣,來自數字傳感器的未經處理的原始數據也很冷淡,嚴重缺乏對比度並且沒有興趣。

後處理是攝影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數字化真的不會改變它。重要的是您個人認為需要多少後期處理才能產生您在場景中所見的視覺。如果您希望盡可能準確地重現現實,則只需進行很少的後期處理……也許除了Lightroom或Aperture之類的工具所應用的默認處理之外,什麼也不需要做。另一方面,如果您希望您的作品代表世界的藝術觀點,或者講一個超越現實的故事,那麼額外的後期處理將對您的最終目標有所幫助。

沒有真正的“正確”攝影方法。這是個人的事情,當您將其全部煮沸時,每個人都需要探索各種選擇,並自己選擇要創建哪種照片。像相機和鏡頭一樣,後期處理是幫助您可視化現實的工具。不管它的“真實”還是“假” ...

以下是一些不同的後期處理方法示例:

特別感謝您提供示例鏈接。對我來說,第二個鏈接中的一些鏡頭看起來比實際照片更具藝術感,不幸的是,這就是為什麼所有收藏看起來都更像是一幅好畫而不是一張好照片。
-1
@rem:我想還應該注意,一天中的時間,拍攝角度和海拔高度都對風景拍攝中獲得的最終照明有影響。早晨/日出拍攝時,往往會為您帶來更亮的黃色燈光,有時還充滿活力地呈現黃色和橙色。傍晚/日落時拍攝的照片往往會偏紅,並且可以為您提供一些最鮮豔的紅色和粉紅色調。 ND濾鏡可以從此類場景中“拉出”更多的飽和度,但總的來說,設置和一天中的時間會令人難以置信地改變最終圖像的外觀,甚至像Vincent這樣的充滿活力的場景仍然真實。
謝謝!您的詳細解釋有助於我理解攝影的藝術和本質。
很高興能為您服務。 :)我應該提到的另一件事。我在“令人驚嘆的現實”中鏈接的畫廊中的花朵照片……它們都是真實的,對飽和度後期處理的影響可能很小。這些鏡頭的藝術外觀主要是通過構圖(將被攝對象放置在畫面中)和景深來完成的。同樣,與後期處理一樣,構圖和選擇良好景深的概念都是攝影師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我的最終建議:使用** ALL **工具,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2.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