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讀到更長的曝光時間會導致飽和度的增加/提高,而風景攝影使用ND濾鏡可以讓更長的曝光來獲得更好的飽和度。電影和數字。如果對數字正確,為什麼?當然,對於一個特定的EV,無論時間如何,傳感器都接收到相同數量的光子。 / p>
我已經讀到更長的曝光時間會導致飽和度的增加/提高,而風景攝影使用ND濾鏡可以讓更長的曝光來獲得更好的飽和度。電影和數字。如果對數字正確,為什麼?當然,對於一個特定的EV,無論時間如何,傳感器都接收到相同數量的光子。 / p>
首先,我無法想到長時間(日光照射)會影響飽和度的任何原因,我也從未聽說過這個想法。
這裡有幾件事可能引起混亂: / p>
長時間曝光會導致單個像素飽和,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存儲任何額外的電荷。
在人造光下,長時間曝光可以產生更好的色彩,因為白熾燈和熒光燈發出的光譜在50Hz或100Hz週期,因此您要捕獲多個完整週期。不過,您通常在室內不需要ND濾鏡!
風景攝影師經常使用ND濾鏡來長時間曝光以使水或其他運動物體模糊。
如果您想要真正飽和的顏色,則需要稍微曝光不足。這是因為在RGB模型中,隨著顏色變得更加飽和,即使整體色調發出的亮度如此之高,一個通道也可能在其他通道之前達到最大可能值(並開始削波)。同樣,隨著您獲得的顏色數量增加,色域(可能的顏色範圍)在中間調(中間亮度)中達到最高,並且飽和度降低,直到達到峰值亮度為止,此時只有一種顏色(白色)零飽和!
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您可能會使用ND來防止曝光過度(從而防止色彩飽和),但與曝光時間(快門速度)無關。
您可能已經聽說,當想要更好的飽和度時,應該用現代數碼單反相機稍微過度曝光數碼照片。與膠卷類似,在底片上進行曝光不足以免“丟失數據”,如果過度曝光數碼照片而又不剪裁高光,則在後期調整時將獲得更好的飽和度而沒有噪點處理。
這種想法背後的原因是,它減少了陰影中的噪點,因為數字傳感器比陰影中的噪點要好得多。由於傳感器內的熱量和電氣乾擾,由於傳感器自身的錯誤,低光和陰影將獲得隨機數據。這會隨著ISO設置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像膠片一樣,將數碼相機曝光不足1/3或2/3檔,則您增加了處理噪點的機會。後期處理中的低光和陰影。這是由於必須提高成分的暗區中的值,因此必須提高噪聲帶來的誤差。
由於這個原因,許多數字專業人士會告訴您將光圈過度曝光1/3或2/3,因此您可以降低後期製作中的光圈,因為傳感器會從中獲取更多信息。在低光和陰影下的高光。這僅適用於具有14位RAW的新型相機,否則,您將有可能會裁剪高光並丟失與曝光不足有關的信息。這之所以可行,是因為高光和實際像足夠強,並且值也足夠高,以至於覆蓋傳感器以及電氣和熱干擾。但是同樣,結果將根據使用的ISO和曝光時間而有所不同。
我對此一無所知,我使用ND濾鏡拍攝瀑布照片並在陽光下將光圈調至f / 8,f / 11(鏡頭更銳利)。
I並沒有發現飽和度有任何改善。我知道這是因為過去那些ND濾鏡是我唯一的選擇:)
我一直都理解這是由於機械快門的定時精度所致:如果您考慮到,在大多數現代相機中,快門是由兩個移動的窗簾組成的,那將會有一段時間(儘管確實很短) ,但並非每次都完全一樣)釋放快門並讓每個窗簾開始移動所需的時間。出於爭論的目的,假設由此機械誤差引入的隨機誤差為+/- 10微秒;如果然後您考慮以非常快的1/8000秒(即1/8毫秒或125微秒)的快門速度,則您的隨機誤差可佔8%。如果您引入一個中性密度濾光片,使曝光下降4檔,從而獲得1/500秒的曝光,那麼10微秒的誤差一下子僅佔曝光時間的0.5%。更準確的曝光時間,不太可能與測光曝光有所不同,並且曝光過度(或不足)
關於數碼相機,我能猜到的唯一的解釋是在弱光條件下拍攝的。那里通常有兩個選項:增加曝光時間或增加相機感光度(例如,達到ISO 1600)。
儘管較高的感光度通常可以在手持拍攝時獲得清晰的圖像,但照片的色彩和動態範圍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在相同條件下以ISO 200拍攝的長時間曝光照片通常效果更好-觸手可及的顏色,更平滑的色調和更低的噪點。但是,它確實需要三腳架。 :)